淀粉作为人类饮食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,其消化速度与餐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。天然淀粉按晶体结构可分为 A 型(如小麦淀粉)、B 型(如马铃薯淀粉)和 C 型(如豌豆淀粉),不同晶型的消化性存在显著差异。近年来,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率攀升,开发低升糖指数(GI)食品成为重要需求。
研究表明,蛋白质及其水解物可通过物理包裹或分子互作抑制淀粉消化。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(SPIH)因具有低分子量、高水溶性及丰富官能团(如羧基、氨基),可能与淀粉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。然而,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晶型淀粉响应差异的系统分析,且 SPIH 与淀粉的互作机制(如氢键、水分调控)尚不明确。
在该研究中,低场核磁共振技术(LF-NMR)主要用于分析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(SPIH)对不同晶型淀粉中水分子流动性及分布的影响,从而揭示 SPIH 与淀粉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抗消化性的物理基础。
图1:小麦淀粉与SPIH 结合的弛豫谱图
图2:马铃薯淀粉与SPIH 结合的弛豫谱图
图3:豌豆淀粉与SPIH 结合的弛豫谱图
一、水分状态的弛豫时间分类
LF-NMR 通过T2分布将淀粉体系中的水分分为三类:
1、T21(0.1–10 ms):结合水与淀粉 / 蛋白质官能团(如羟基、羧基)紧密结合,流动性极弱;
2、T22(10–100 ms):不易流动水被淀粉凝胶网络或蛋白质结构束缚,流动性较低;
3、T23(100–1000 ms):自由水存在于淀粉颗粒间隙或凝胶孔隙中,流动性高,与淀粉消化性密切相关。
未添加 SPIH:T23主峰位于约 440 ms,对应自由水占比约 76%(A23振幅)。
添加 20% SPIH 后:
T23峰左移至约 340 ms,自由水弛豫时间缩短 11.4%;
A23振幅下降至 68%,结合水T21振幅从 12% 升至 18%。
机制:SPIH 的氨基与淀粉羟基形成氢键,夺取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,削弱淀粉颗粒膨胀所需的水分供应。
未添加 SPIH:T23主峰位于约 880 ms,自由水占比达 81%(A23)。
添加 20% SPIH 后:
T23峰显著左移至约 460 ms,弛豫时间缩短 47.7%;
A23振幅降至 59%,不易流动水T22振幅从 15% 升至 27%。
机制:B 型淀粉疏松的晶体结构允许 SPIH 深入孔隙,通过物理缠绕和氢键作用固定自由水,抑制淀粉颗粒吸水膨胀。
未添加 SPIH:T23主峰位于约 440 ms,自由水占比 72%(A23)。
添加 5% SPIH 时:
T23短暂右移至约 480 ms,自由水流动性略增强,可能因 SPIH 初期破坏淀粉-水网络;
添加20% SPIH 后:
T23左移至约380 ms,自由水占比降至 65%,结合水振幅从 15% 升至 20%。
机制:C 型淀粉的 A+B 混合型结构使 SPIH 的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,高浓度下 SPIH 与直链淀粉形成稳定氢键网络,重新限制水分流动。
自由水流动性降低抑制淀粉消化: SPIH 通过氢键竞争和物理包裹减少自由水含量,延缓淀粉颗粒在消化液中的膨胀及酶解位点暴露。
水分分布与晶型敏感性: B 型淀粉(马铃薯)对 SPIH 最敏感,因其疏松结构允许更多 SPIH 分子插入,而 A 型淀粉(小麦)晶体紧密,SPIH 主要作用于颗粒表面,故水分流动性变化幅度较小。
LF-NMR 数据表明,SPIH 通过与不同晶型淀粉形成氢键及物理网络,减少自由水含量并降低其流动性,进而抑制淀粉消化。该技术为揭示 “蛋白质水解物-淀粉-水分” 互作机制提供了动态证据,支持 SPIH 作为低 GI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潜力。
如您对以上应用感兴趣,欢迎咨询:15618820062
Zhu, Z., Sun, C., Wang, C., Mei, L., He, Z., Mustafa, S., Du, X., & Chen, X. (2024). The anti-digestibility mechanism of soy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 on natural starche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type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, 255, 128213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ijbiomac.2023.128213
电话:400-060-3233
售后:400-060-3233
返回顶部